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盟委行署以及自治区医疗保障局“两优”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推动盟医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切实打通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2023年2月13日—17日,盟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其带领工作组,赴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中医院、内蒙古肿瘤医院、呼和浩特市国际蒙医院等五家医疗机构和部分零售药店,以普通患者身份“换位式”体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流程,亲身感受参保人员直接结算难易,协调解决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工作组一行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社保卡、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上述医疗机构从门诊预约挂号开始,对患者就诊、结算支付(退费)、门诊检查、取药等环节进行全流程体验。通过实地体验发现,我盟参保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应用正常,参保职工可使用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药费用(挂号费用除外)和住院费用的个人负担部分。工作组随机体验了两家定点零售药店,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刷卡购药顺畅。通过体验工作组一行发现,我盟参保职工门诊慢性病结算在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不便之处,如:就医结算过程繁琐、复杂,工作组在内蒙古肿瘤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遇到了无法结算和结算不方便的问题。
产生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各家医疗机构异地门诊慢性病结算工作存在欠缺。目前,区内各统筹区门诊慢性病待遇政策不统一,同一种疾病名称在不同统筹区对应的医疗待遇类别相互交叉,同一医疗机构要分别对应不同统筹区的参保信息和政策信息。医疗机构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不够,个别窗口工作人员对医保结算操作流程生疏,降低了结算工作效率。同时,不同医疗机构在内部管理上各有特点,门诊慢性病结算流程不统一。如: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增加了慢性病审核环节,异地参保人员首次就医结算,需在特定的经办窗口进行慢性病登记审核;内蒙古肿瘤医院为近期成立的肿瘤专科医院,接入医保系统时间短,院方在His系统与医保结算对接方面,尚未开通与我盟对应的直接结算模块。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工作组在体验结束后第一时间向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反映,积极建议通过自治区层面完善统一的门诊慢性病异地就医结算流程,让患慢性病的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更便捷;针对内蒙古肿瘤医院普通慢性病无法结算的问题,经与院方沟通,工作组邀请了自治区医疗保障平台核心系统工程师到现场办公,于2月16日开通了针对我盟参保群众的门诊慢性病直接结算业务,工作组当日实地测试结算成功。工作组通过与医疗机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了医保结算异常问题及时处置工作机制,医疗机构指定专人点对点沟通联络,对我盟参保人员结算时遇到的问题即时发现即时解决,确保我盟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顺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地走流程是检验为民初心的“一面镜子”,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把尺子”,是规范医保服务的“一次练兵”。接下来,盟医疗保障局将持续深化实地走流程行动,坚持“向前一步”为民服务;进一步消除“痛点”、疏通“堵点”、攻克“难点”,真正让医保政策落地生效、惠及民生,让医保服务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让参保人员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